0

丹心一滴救一命!

2024/06/17

        “我年轻,身体好着的。”这样的话是很多年轻人常常挂嘴边的话,也是肠镜检查发现问题的赵先生对其姐夫说的话。当然,诲疾忌医,可以理解。

      赵先生是31岁的青壮年,平常时有腹泻,大便3~5次/日,偶尔夹杂黏液。赵先生姐夫45岁,因想做消化道早癌筛查,听说遵义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内镜做得不错,因而到遵义市中医院脾胃病科行胃肠镜检查。赵先生姐夫听说他妹夫有腹泻,就劝其检查一下肠镜,赵先生原本是比较抗拒的,经过其姐夫的反复劝阻后才同意检查。万幸的是赵先生来检查了,赵先生的胃镜所见:胃底见一片状粘膜明显充血水肿,询问家属说赵先生平素爱饮酒,所以才会见胃内粘膜充血水肿明显。

e1e24845876b62736111ab56f3ce3a11_640_wx_fmt=png&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

 赵先生胃内黏膜

肠镜所见:


      升结肠见一大小约2.0cm*2.5cm长蒂息肉,表面光滑,分叶,顶端充血;乙状结肠处切除2枚直径约0.6-1.0cm息肉;直肠距肛门约10cm见一直径约1.3cm广基亚蒂息肉,分叶,表面光滑;肛门口近齿状线处见一枚直径约0.6cm带蒂息肉。

c510923c7509a17d6f4cc0a2188daacb_640_wx_fmt=png&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9a115f24fc2f0760c3e1398bd246db74_640_wx_fmt=png&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赵先生肠道内最大带长蒂的息肉


很显然,赵先生息肉很多,每个肠段都有,且比较大,甚至有带长蒂的大息肉。针对赵先生的肠道情况,与家属和赵先生本人沟通后,为了避免患者口服清肠药再次清肠的痛苦,立即给赵先生开通绿色通道,帮助赵先生办理入院,排除禁忌症后就立即给赵先生行肠EMR术。


      针对赵先生的巨大息肉,经术前讨论,并组织由外科、ICU、输血科、麻醉科多学科会诊,进行严密周全的讨论和安排后,决定对巨大长蒂息肉采取的手术方式为:结肠EMR术+钛夹封闭术+尼龙绳结扎术;小的息肉采取EMR术。术后安返病房,术后观察无出血、穿孔等并发症后后顺利出院。

c293e642eabaa708410be0a4d940f0ea_640_wx_fmt=png&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2f01d81bec6a62719fb9778fe33abecf_640_wx_fmt=png&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

 赵先生息肉切除后

0242c608566a1ed8bf3c3639c5b98742_640_wx_fmt=png&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54b5075f6e6e72d96d3f3ad730b62486_640_wx_fmt=png&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

 赵先生切下来的息肉

一般针对胃肠道的早癌筛查


   适应症为45岁以上,有家族史的患者。该患31岁,是不属于筛查的年龄,但患者有慢性腹泻,应检查一下,以期明确腹泻原因。

      据遵义市中医院脾胃病科王宗明主任介绍,慢性腹泻的患者,应注意排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。家族性息肉病又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(FAP),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。婴幼儿时期并不发病,因此,不属先天性疾病,好发于青年,一般15~25岁开始出现症状,30岁左右最为明显。其特点为结、直肠内布满息肉状腺瘤,大小不等。如不及时治疗,至中年时几乎全部病例将发展为结、直肠癌。FAP的病因近年已经明确,是5号常染色体长臂上(5q21)抑制基因的缺失,此基因已经被克隆,并且已经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明确其发病机制。但临床上有约20%的患者没有家族发病史,其基因检查也可以正常,可能为基因突变而发病。在家族成员中,只限于有息肉病的人才能将此病传给下一代。如果到35~40岁尚未发病,即使有家族史,一般也认为已不再发病。在出现症状前息肉往往已发生多年,这也是FAP家族成员需常规检查的原因。家族性息肉病的常见症状为便血、黏液便、腹泻和腹痛。便血从隐血试验阳性到肉眼见大便带小血块不等。但一般出血量不大,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。腹痛一般不剧烈,为隐痛不适。直肠下段瘤体较大者,便后可脱出肛门外,呈暗红色、乳头状肿物。有些患者呈全身消耗症状,如乏力、体重下降、贫血等。